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入伍1年立一等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入伍1年立一等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军人都希望立功受奖,然在一个成百上千的大集体中,除非表现突出,获得一致认同,才有立功的可能性。获得一个三等功,就不容易,何况是一等功呢?一等功的授予条件非常严苛,《纪律条令》的表述,有重大成绩和贡献者,才有可能。什么是重大?并非概念模糊,对部队建设有极大推动作用,有助于重大任务的完成,贡献特别出色,并获得一致认可才有可能性。一等功既设,就是为这样的军人准备的。获得一等功,不只是对个人的重大肯定,也是终身极大荣誉,所以授予数量少而又少。不是渴望获得就能获得了的,也不是打个射击成绩优秀,拿下一个山头就能获得的。部队严格一等功授予限制,正是部队无比珍惜荣誉的标志,正因为珍惜,才会无比可贵。
英雄的歌谣
有无限热爱人民,在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面前,奋不顾身,勇于与社会上的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战士,勇于以国家利益为重,不惜个人牺牲,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,以无限的忠勇,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,在社会上造成了重大影响的。有为完成部队重大任务者,有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者,有在训练场被树为全军标兵者,等等,他们都获得过一等功的荣誉,在部队他就是榜样是力量,在地方被广为传颂,都知道他们一个个英雄和光辉的名字,只有这样的军人,才可能获得。
感人的力量
有一个算一个,一等功臣是不朽的。部队正是先进的典型,社会被广为传唱。一等功臣一长串,数之如繁星,事迹很感人,个顶个的是英雄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便是有着较强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,这是成就他们的实现基础。近年来,柏耀平、于志刚、张恒银、陈光明、王伟、楼富强、马伟明、官东、笪良龙和陈昌锋等,被树为一等功臣的榜样和模样,得到了部队和社会的一致认可,正有无限感人的力量。
在和平年代,部队当兵要立一等功是非常难的。
根据现行的《纪律条令》规定,以下情况可以立一等功:在作战、训练或者其他工作中的某一方面,有重大贡献和影响或者是功绩卓著者可以记一等功。
从这个规定来看,“重大贡献”、“功绩卓著”,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,尤其是在和平年代。通常情况下,在和平年代,重大贡献或功绩卓著是指获得国际性或全军性的比武竞赛名次的,在科技和军事装备上取得突破性成绩的,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如抗洪、抗震、救火等有突出表现或重大贡献的,或者是见义勇为抢救人员生命或是公私财物,影响巨大的。
在部队荣立一等功,绝对是能够直接影响你命运的一件事。
一等功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情,我在部队服役了近10年,我们部队就一个军官在全军比武过程中拿了5个金牌,最终被军委记了一等功。所以得一等功在和平年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确实相当的贵重。
去年有一个士官在休假途中,碰到了一个汽车不小心落水,他直接跳进水里,勇敢地救出了车上四人,因此被战区记一等功,成为名副其实的功臣。
一等功非常稀少,条例规定只有在相关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才能有立一等功的资格。荣立一等功对一个人的命运会有重大的影响。
具体对前途有哪些帮助呢?
一、士兵可以改变身份获得提干资格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现在士兵想要跨过身份成为军官,难度之大,难于上青天。所以想要当将军,你最起码要先成为一名军官。
而一等功就完全可以给你这个机会,只要你立了一等功,必然是部队的荣耀和英雄。每年部队都有优秀士兵提干的名额,有了一等功,只要你不出问题,这个名额肯定就是你的。成为军官,你的命运就彻底变了,身份也就变成了国家干部,你的一辈子几乎都可以得到国家的照顾。
二、军官可以获得破格提拔,转业必须优先安置。我部队那个军官得了一等功之后,就直接从正连职参谋提拔成了正营职,实现了越级提拔,而且很快就被战区司令部调过去了,因为战区也觉得这种人才不可多得,必须得到重用。
我们那年转业的时候,他也转业了,在安置的过程中,成都市的所有安置单位他可以随意挑选,最后他选择了市教育局。可见,这个一等功的作用之大。
三、选择自主择业每个月可以多发15%的工资。当然,一般得了一等功选择转业的人不多,如果你一直服役,到自主择业或者退休后,你的自主择业金和退休金的发放标准都要高一些。目前规定,自主择业金可以增发15%的比例,这也是一大笔钱。
四、荣誉感将伴随你一生。荣记一等功,在部队就可以进入部队的荣誉馆,进入部队的历史。当然你的家人也会受到当地政府的优待,毕竟是一等功臣的家庭,以后估计也不会有人敢小看你们,必然也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。
综上所述,一等功真的是非常厉害的荣誉,在部队奖励项目中,仅次于荣誉称号。能够荣立一等功,并且健康活着,本身难度就很大。
在部队立一等功最容易的办法就是苦练军事技能,成为顶尖的高手,然后在全军比武或者国际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,难度就跟奥运会得金牌差不多吧。其他立一等功的方式基本上跟机遇和运气就有关系了。比如那个见义勇为救人的士官,无疑他很幸运,自己救了四人,身体也丝毫无伤,这种很难得。也有很多人见义勇为也立了一等功,但是他们更多的是牺牲或者残疾了。
对于健康的人,这个一等功对你的前途命运确实有重大影响,他们很幸运。但是对于那些荣记一等功,并因此牺牲或者残疾的人,我想他们或者他们的亲人也不会想要这个,毕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。
现在国家政策对部队立功受奖越来越重视,对英雄越来越崇尚,对一等功臣和家属的照顾也逐渐完善,在各项社会保障中都会很优待,包括子女就学等等。总体来说,对你的前途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@轻轻松松谈体制
士兵荣立了一等功便是一等功臣,不论自身的前途还是家属的待遇都会非同一般。
首先,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一等功?
根据《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》(试行)
第十三条 对个人和单位的奖励项目:
(一)嘉奖;
(二)三等功;
(三)二等功;
(四)一等功;
(五)荣誉称号。
上述项目中,嘉奖为最低奖励,荣誉称号为最高奖励。
由此可以看出,一等功是军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的一个奖励项目,其荣耀程度仅次于荣誉称号。获得此项奖励的个人,被称为一等功臣。
一等功勋章
普通士兵荣立一等功的途径
评定一等功,有平时和战时之分,各自的标准也略有不同。战时主要针对战功卓著、有重大贡献和巨大影响力的人员。
和平时期,在科学研究、技术革新、抢险救灾、军事演习等方面功绩卓著、有突出贡献的人员,也能获得一等功奖励。
总的来说,即使是和平时期,士兵荣立一等功的途径至少有三、四十条。
但这并不是说荣立一等功非常容易,相反,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,荣立一等功都是非常难的。特别是在和平时期,在部队里能荣立一等功的,绝对是凤毛麟角。
解释一个误区
很多人说:三等功站着领,二等功躺着领,一等功家属领。
以此来说明荣立一等功的困难程度,同时也从侧面将一等功和为国捐躯联系在了一起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,荣立一等功与为国捐躯没有必然联系,换言之,并不是说只要为国捐躯了就一定能荣立一等功;从功劳的评定来讲,仍然是严格按照军队相当条令规定来评定的。
比如在和平年代,士兵可以是因为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,业内引起强烈反响;也可以是因为参加抢险救灾功绩卓著;还可以是武器装备比如战斗机检修中排除了重大隐患,避免了重大事故和损失,等等这些,只要功绩卓著、贡献突出、影响巨大,都有可能荣立一等功。
一等功臣:张俊凯
比如解放军某部士官张俊凯,本是一名普通的汽车维修工,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二十多年,参与过国庆阅兵的车辆检修等二十多次重大任务,经他革新和发明的设备、工具便有十多项,经他教授出来的汽修学员就有上千名,曾获得过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,他是和平时期在平凡岗位荣立一等功的典型。
士兵荣立一等功后,对前途的帮助(一等功的待遇)
对于一名士兵来说,能荣立一等功,将是自己一生的荣耀,其事迹会被写入本单位发展史;所在家乡的相关部门也会在修订县志时浓墨重彩地大书一笔,真正的青史留名,由一个人的荣耀变成一个家庭、一个单位的光荣。
按照部队相关条令的规定,义务兵荣立一等功,可以提前晋衔;士官荣立一等功,可以提前提高衔级工资档次。
根据《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》(试行)
第十五条 对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的义务兵,可以提前晋衔;对获得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士官,可以提前提高衔级工资档次。
这可是实打实的待遇,除此之外,荣立一等功的士兵,通常会被部队树为典型,够条件考取军事院校的,有可能加分录取甚至是保送入学、直接提干等,最终成长为一名军官。
一等功臣:陈亚军
比如,沈阳军区某部一等功臣陈亚军,2013年参加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时,获得“综合战斗技能”课题金牌,荣立个人一等功,后来获得提干资格,进入军校学习深造。
荣立一等功的士兵如果转业回地方,通常是由市级相关部门直接安排工作。
这所有的待遇,体现了党和军队对立功受奖人员的认可和鼓励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入伍1年立一等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入伍1年立一等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